(一)专业设置方面:
1.不断完善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STCW78/10》公约履约过渡期的规则要求,学院及时对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三个航海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进行修订,增加了履约过渡期要求的内容和培训项目,并结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增设了部分必修课和选修课,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
2.逐步完善涉海类专业建设规划
根据学院“一海、二港、三配套”的专业建设规划,在三个航海类专业建设的基础上,申报了海上救捞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海上保安方向)两个配套服务类专业,并顺利通过专家审核,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开始招生。
3.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这几年航海类学生的生源基础,总结他们在海事局适任考试通过率情况,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船舶任职的要求,毕竟在信息技术未普及时,航海是一种精英教育,是需要具备完善的知识架构的优秀人才才能胜任的工作。根据学院的学生实际情况,按照多元成才的培养思路,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分层三个层次的专业培养方向,基础能力和综合素质好的学生按照无限航区优秀高级船员的方向进行培养;基础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按照沿海航区高级船员的方向进行培养;基础能力较差,特别是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按照普通船员或船厂、港口服务类、航运公司业务类进行培养。
(二)产教融合方面:
1.校企深度融合
学院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改革切入点,以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坚持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各专业结合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案例1:
2016年4月份,学院与中外运长航集团重庆长江轮船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组建中国外运长航委培班,联合培养优秀航运人才,开启了学院同中央直属大型国企合作办学的先河。根据协议双方在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三个专业进行校企深度融合一体化育人模式,2016年计划招收140名学生,学生在校完成学业后由公司负责安置就业。

2.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方面
结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学院根据航海类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进行中高职贯通培养育人模式。
航海教育历来是是高投入的产业,目前国内的航海类院校很少有自己独立的实习船舶,造成学生在毕业前很少有机会能体验实际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各航运企业又缺少普通船员。根据航海类岗位的实际要求和航海教育现状,学院进行了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教育模式,学生在中职教育期间进行普通船员的学习和考试,取得在船工作职业资格后先在船工作1年,熟悉和体验船舶生活和实际岗位需求,之后返校进行2年的系统学习,考取高级船员的适任资格证书。
(三)课程改革方面
1.优化课程设置
学院在2016年重新修订了三个航海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方面,结合“立德树人”和航运企业对船员职业精神的需求,增加了《传统文化》、《职业核心能力》、《船员劳动保障》、《哲学》等课程模块;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结合STCW78/10公约的修订,增加了驾驶台资源管理、船舶保安等项目,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2.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定位培养适应现代船舶动力部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船舶的工作的特殊性,需要掌握各类机械设备和电气的知识层次并能形成相互关联的系统。该专业根据实验室的设备情况,划分去船舶主推进动力系统、燃油供给系统、船舶供电系统、空调系统等多个项目,打破科目限制,从机械机构、工作原理、电气自动控制程序设计、机械设备维护等多方面进行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处理能力。
(2)情景教学法:航海技术专业充分利用航海模拟器实训室,根据履约对驾驶员沟通能力方面的要求,设计任务模块,按照实船航海或靠泊的任务进行情景化教学。
(四)整合资源,实验室建设逐步完善
1.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航海类专业是对实践技能要求非常高的专业,实践教学配置的设施设备较为齐全,但各实训室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与实际船舶的岗位体验差别较大。因此学院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在2015年与各航运企业和公共实训基地积极合作共计实践基地。
案例2:
2015年,学院与潍坊滨海教育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山东(潍坊)公共实训基地合作共建实景模拟实训船项目。山东海事职业学院以设备投入、潍坊滨海教育投资公司以基础建设投入,模拟实训船建设完成后根据双发的投入在保障国有资产保值的前提下由山东海事职业学院独立运营。目前,模拟船的施工图纸已经完成审验,项目预计投资8000万元。在11月份动工建设,预计2017年7月份完工。项目建成后将极大的改善学院航海类专业的实训条件。

(五)创新创业方面:
1.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系部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小组,具体协调和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小组由系部负责人牵头,在学院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负责创系部新创业的日常工作。通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创新创业活动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全系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由党支部、团总支和专业教研室主任及部分老师组成,另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管理者、有关专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
2.创新创业的课程建设和政策支持
系部把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列为必修课,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就业指导》等课程;在选修课方面,鼓励教师开设与专业、行业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可以根据个人的创业项目和创业成果转换一定的学分。
(六)教学诊断与改进方面
航海教育具有岗位针对性、国际通用性、法律规定性和国防军事性等特性。根据行业要求,学院建立了《山东海事职业学院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通过了国家海事局专家核验组的审核,并报备国际海事组织IMO,接受监管。通过这个体系,国家海事部门对学院航海类专业实现了全过程的监管,学院也做到了横到边、纵到底的管理。
2015-2016年度,学院组织了2次根据质量体系要求的内审,检查了各教学环境和程序规定的质量记录,发现了部分不符合要求的内容并下达了诊改通知书。各系部根据诊改通知书及时做了修订和反馈。
(七)社会服务能力方面
1.组织开展社会船员培训
学院十分重视社会服务和培训工作。我院具有交通部海事局认可的社会船员培训资质,主要承担社会船员ZO1、ZO2、ZO4、ZO5、ZO7、ZO8、值班水手、值班机工以及驾驶台资源管理(BRM)、电子海图(ECDIS)、机舱资源管理(ERM)的培训。
2015-2016学年举办各类社会船员培训情况见下表:
序号
| 培训项目
| 培训期数
| 培训人数
|
1
| 值班水手
| 10
| 390
|
2
| 值班机工
| 4
| 27
|
3
| 基本安全
| 11
| 272
|
4
| 艇筏操纵
| 11
| 282
|
5
| 保安意识
| 22
| 482
|
6
| 保安职责
| 20
| 442
|
7
| 保安员
| 2
| 38
|
8
| 基本安全补差
| 13
| 177
|
9
| 航线英语
| 2
| 30
|
10
| 过渡期补差培训
| 42
| 981
|
合计
| 3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