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页 > 党群工作 > 正文

锻造“宽肩膀” 锤炼“真本领”

作者: 时间:2018-07-26 点击数:

原标题:锻造“宽肩膀” 锤炼“真本领”

新时代呼唤新气象,新事业更需新作为。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旨在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身处新时代,组工干部承担着强基固本、选人用人、筑巢引凤的重大使命,必须锻造“硬脊梁”“宽肩膀”“真本领”,才能在新时代挑起新重担、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内在素质要硬。要政治过硬。组织部门是政治部门,讲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实践反复告诉我们,政治上的一丝偏差,就会造成工作上的谬之千里。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讲政治贯穿到组织工作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谋划工作要把握政治方向,选人用人要坚持政治标准,基层党建要突出政治功能,人才工作要注重政治吸纳,推动工作要突出政治导向,解决问题要注重政治影响,切实把讲政治融入组织工作之中、融入组织部门之基、融入组工干部之魂,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担当过硬。在其位就要有担当,这是对组工干部的基本要求。要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的责任担当,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要作风过硬。创业维艰,奋斗以成。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乐于作最苦的工作,在伟大时代、艰苦环境、卓绝任务中彰显价值、实现抱负。要正确对待手中权力、正确认识肩上责任,始终保持一颗公仆之心、平常之心、质朴之心,看重使命责任,看轻“官职”“名利”,争做优秀的干部,不做优越的干部。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组工干部,增强组工干部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让他们安心、安身、安业。

格局心胸要宽。唯有大格局,才能成就大事业。要树立大格局、提升大境界,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审视组织工作,站在全局的角度来谋划组织工作,确保组织工作服务中心大局、回应群众期盼、紧跟时代潮流。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是组工干部的应尽之责。要立足帮助干部成长,以宽容之心对待干部的缺点、失误和问题,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妥善把握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等原则,结合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以及挽回损失等要件,对干部的错误进行综合分析,该容错的大胆容错,不该容的坚决不容,勇于为干部说公道话。要关心关爱干部,特别是对困难艰苦地方和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要多理解、多支持,在人文关怀、政策待遇等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和倾斜。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是组织部门的职责所系。要把眼光放到党内与党外、机关与基层、行政与企事业等各个方面,统筹好各个方面的干部资源,确保把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层级的优秀干部用起来;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干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注重看干部的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特别是一线工作业绩,调动和保护好各区域、各战线、各层级干部的积极性。要通过拓宽视野、精准考核,把担当作为、实绩突出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尤其对那些在关键时刻、重大任务中豁得出来、冲得上去的干部,对那些个性鲜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要及时提拔使用,为他们施展才智、建功立业提供广阔舞台。

能力本领要高。思路决定出路。身处新时代,组工干部要善于打破传统思维的条条框框,跳出“围墙思维”,掀起“头脑风暴”,把精神面貌从“稳”的思想、“守”的观念、“怕”的心理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钻进去找规律、跳出来找思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逆向溯源,促进组织工作在新时代不断创新发展。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组织工作是一门科学,政策多、程序严、标准高,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要强化专业能力建设,围绕政策业务、形势要求,采取结对传帮带、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全面提高组工干部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努力使他们成为熟悉理论的“政策通”,精通业务的“活字典”,擅长工作的“多面手”。要强化实战能力锻造,使组工干部在改革发展的第一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历练才干、磨砺意志、锤炼品格,帮助他们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不断克服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知识落伍的问题。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带头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实践实干实效,把干实事、抓落实、求实效作为组工干部检验党性的根本标尺。要增强“重任在肩”的使命感、“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马上就办”的紧迫感,对定下来的事情,始终保持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以新担当新作为创造新时代组织工作新业绩。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侯美传,作者系贵州省六盘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版权所有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 联系电话:0536-3083568 
学院地址: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科教创新园区河滨街2号   邮箱: 备案号:鲁ICP备11013022号